2025年以来,合肥已免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超越110亿元,惠及大量中小微型企业。
8月3日,记者从合肥公管局获悉,正不断革新规范,优化平台服务,采取多项举措在公共资源买卖范围促进民营经济进步。
近年来,合肥全方位免收政府采购项目履约保证金和政府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更好地为广大民企减轻负担。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投标单位在参与招投标时,根据招标文件约定提供信用承诺后,免缴投标保证金。
政府投资项目以外的依法需要招标项目和非依法需要招标项目,鼓励招标人依据项目特征和投标人诚信情况减免投标担保。鼓励招标人对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免除投标担保。
依据统计,2025年以来,免收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110.73亿元,惠及58203家次投标企业。
为了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进步,合肥还持续用好使活营商政策,来优化买卖环境。
其中,对于采购限额标准以上,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或者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合由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的,需要应当全额面向中小微型企业采购。
超越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越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合由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的,应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店面向中小微型企业采购。
"对非专店面向中小微型企业采购的项目,给予小微企业肯定比率的价格扣除,以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有关人士介绍,除此之外,鼓励民营企业与信誉好、实力强的大型企业组成联合体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投标,给予没相应营业额的投标企业参与项目投标的机会。
接下去,合肥将全方位拓展招标文件公平角逐审察、招标投标范围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清除歧视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譬如,清理排查是不是存在不合理限制、评标规则是不是排斥民营企业条约内容。
进一步畅通异议投诉途径,民营企业可通过电子服务管理软件或线下书面方法等多种渠道提出异议。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民营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的竞争优势。
为了保障评标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全市还将加大评标专家管理,对存在违规行为或不公正评标的专家进行严肃处置,杜绝专家“带病”入库。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市公管局已对112名专家进行扣分,将5名专家清退出库,处置信息均已被录入省专家库管理软件并公示。